史上最大规模!江门举行船舶油污染应急综合演习欧博官网入口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5

  本次演习主题为“应急油化污染,助力生态江门,保护清洁湾区”,涉及科目复杂、参演力量多、展示技术装备新,是该市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海上船舶油污染应急搜救综合演习。

  演习由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和江门市人民政府主办,江门市海上搜救中心、江门海事局、新会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广东海事局、江门市海上搜救成员单位、江门市相关部门和港航企业100多人出席观摩。

  演习模拟一艘载有3000吨柴油的船舶突发机损故障失控,与一艘干货船在新会银洲湖水域发生碰撞,造成油船货舱破损,油船载运柴油溢出造成水域油污污染需清除,柴油泄露至货泵舱,引起火灾随时有爆炸危险需灭火。

  当天15时23分,银洲湖水域响起鸣笛声,紧接着两个火焰信号弹从“东桂11”轮上放出。

  “搜救中心,今天15时20分我船与一艘干货船在银洲湖水域发生碰撞,我船货舱破损,载运柴油泄漏,船上共载有柴油3000吨,船员10人,请求紧急救助。”

  接报后,江门市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行动,包括协调附近的公务船艇进行临时封航警戒、对现场溢油区域实施围控、组织船舶对事故油船载运柴油进行过驳转移、协调转移遇险船员及消防灭火、协调力量现场实施清污等。

  随着上述演习内容一一进行,搜救中心顺利“清理”了“泄漏”柴油。经环保部门取样检测,事发现场水质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习集中展示了亚洲最大的溢油清污船、最新开发的油污染漂移预测软件、海上巡察最大的固定翼无人机等一批“高尖精”技术和装备,有效检验了江门辖区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中,首先抵达事发现场的救援船舶,使用水下机器人对遇险船舶水下破舱位置进行勘探,迅速有效判断船舶破损程度及油类泄露风险,对之后采取的救援行动决策起到重要的信息辅助。该款机器人下潜深度达50米,前进、后退、左右移动距离300米,清晰成像距离3米,是水上事故救援中进行水下探测的利器。

  随后“出场”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则对溢油水域进行了空中监测,并将监测情况传送给现场指挥部,结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研发的溢油漂移预测系统,准确分析溢油漂流情况,为下一步的溢油围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此次演习使用的无人机,巡航速度可达70-120km,搭载双光吊舱,支持可见光30倍光学变焦,和1080P高清输出,在微光条件下拍摄清晰的视频和图像,具有目标锁定和跟踪能力,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水面溢油监测。

  此外,重点参与消防和溢油清理科目的“海洋石油258”,是亚洲最大的溢油清污船欧博官网入口。该船配备了溢油监测雷达一套,有效监测距离达4.5公里,可24小时进行监测,舷侧装有内置式收油系统,回收能力为每小时200立方米,可以回收各类溢油。同时,该船还配备消油剂喷洒装置,能有效清理在水面的残油。

  演习总指挥、江门市人民政府二级巡视员容新荣指出,江门市地处珠三角水网地带,航运及船舶工业发达,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及黄茅海跨海通道、崖门出海航道二期等海上重大项目的开工,海上活动频繁,海上搜救应急任务重,不断加强应急演练和能力建设非常必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希望市海上搜救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有关各方继续加强协同配合,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能力,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建生则指出,本次演习对江门市海上重特大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综合检验,效果很好,体现了江门市对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上溢油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视。他强调,海上搜救应急工作是海上安全保障链中的最后一环,是水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希望有关各方给予更多的重视。

  近年来,江门市水路运输呈高速发展态势,,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风险也日益增加。2018年以来,江门市政府印发实施专项规划,推动建设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应急能力建设,降低污染损害程度。目前,江门辖区建成了10个水上溢油应急设备库,并配置了溢油应急物资、设备、车辆,形成了覆盖全市水域的溢油应急反应网。

  船舶溢油通常伴随着碰撞、自沉、触礁等事故发生。近三年,江门市水域因碰撞导致的船舶溢油应急响应共5次,由于处置得当,措施有效,均及时对船舶溢油进行了有效的围控和清除,并未产生更大影响。